加强智力扶贫 我校借助科研项目推动篛过村精准扶贫
发布日期:2018/04/27近日,为贯彻落实第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我校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启亮、文学院教授张晓辉、老师冷婧如、管理学院教授刘益、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老师刘渌璐、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林恺铖一行20余人赴韶关市南雄市水口镇篛过村开展调研活动。
17日上午,调研小组在我校扶贫办主任、篛过村党支部书记汪建春的陪同下,到村民家实地走访,了解其生产生活、家庭收入、子女就业等情况,并与驻村扶贫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交流、汇报项目。
潘启亮介绍此次调研活动的背景时表示,广东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代表,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在广东,但最贫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只有打好区域协调发展和扶贫工作的硬仗,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南大学人才汇聚,智力优势明显,可以为篛过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学术扶贫、智力扶贫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帮助篛过村整体脱贫和全面改造,我校先后设立了三个针对篛过村的研究项目。这三个项目旨在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资源,同时为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篛过村尽快脱贫。
刘渌璐分析的村容村貌,经过长期的实地调研和研究设计,提出了对篛过村的具体改造方案。他表示,将划分篛过村各部分的空间,并进行功能布局,使其具备生活、生产、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对祠堂、书院等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重新设计并修缮,使其得到保护和开发,为篛过村文化保护、旅游开发和精神传承提供有力支撑;篛过村的房屋和道路也将按照美观程度、通行便捷、消防安全的需要进行改造,力图打造篛过村成为村容整洁、功能完善、乡风文明的宜居宜游的现代村落。对于篛过村的开发保护,刘渌璐表示,保护规划不仅要立足于图纸,更要结合村民的发展意愿,让保护和发展并行。
刘益指出,篛过村田园生态环境优良,人文资源气息浓厚,应当坚持旅游开发与苏区文化、特色农业、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篛过村与江西红色苏区具有很深的文化渊源,篛过村人也传承了老区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篛过村应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观光和特色农业,同时保护好祠堂和书院等古建筑,使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相辅相成。
张晓辉以水口战役为切入点,提出要将党史研究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发挥篛过村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功能,积极传承革命根据地精神,支持革命老区的文化建设,促进当地红色旅游开发,加强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使篛过村成为红色文化特色旅游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
潘启亮表示,三位教授的研究课题,将篛过村的脱贫开发与自己的研究专长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为篛过村的村容改造、旅游开发和产业扶植提供发展思路和具体方案,将学术扶贫真正落到了实处,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篛过村虽然为落后贫困地区,但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鉴于此次扶贫专项取得的良好效果,未来将考虑设立更多的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研究项目,通过项目研究来带动篛过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篛过村的扶贫脱困提供更多的有益支持,不仅为帮助篛过村暂时脱贫,而是要让当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永久脱贫,更好体现学术扶贫、智力扶贫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作用。
汪建春表示,暨南大学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改造方案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篛过村申请广东省古村落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奠定了基础,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其中刘渌璐老师、刘益的项目经过长期的实地调研和研究设计,目前已经完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案设计。目前,根据专家组的方案,篛过村已获市级专项经费资助1400万元。张晓辉的项目成果,也将应用于水口战役纪念馆的建设中。
此次活动也是社科处党支部联合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党支部教育活动,对加强各位党员的红色革命教育、提升党性修养产生了积极作用。篛过村位于南雄市东部,水陆交通便利。村落始建于南宋皇佑元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该村是南雄久负盛名的书香之村,因其学堂多、书院多、读书人多,有“篛过书房”的美誉。古色古香的篛过村,也是南雄著名的革命老区村。该村曾是水口战役的重要战场,村中百姓为革命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篛过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交谈得知,得益于近些年的扶贫支持,篛过村村民的生活条件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