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2/11/1411月9日上午,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在行政楼729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夏泉主持会议并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传达了上级和学校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部署,并就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出安排。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研究处、学报编辑部有关负责同志,受邀专家和各文科学院、直属研究院主管科研工作院领导近30人参加会议。
(图为座谈会现场)
会议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座谈会上,受邀专家从不同学科和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分享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教授提纲挈领地梳理解读了大会报告的结构与内容。认为党的二十大是百年变局之下的百年大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召开,意义重大,成果丰硕。她从“两行”和“两个结合”的逻辑关系入手,阐释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并提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的思考建议。
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覃成林教授分享了大会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部署的学习体会。他提出,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类型多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发展问题。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涛教授从学理角度阐释了对报告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深入思考,他认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是当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容忽视的“两大体系”,并尝试从新文本、新语言、新生态三重向度出发,勾勒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形式、语法和实践系统。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认为报告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胸怀家国天下、引领世界变革、建设美好世界的雄心壮志和雄才大略,报告中多处对当今世界进行“问诊把脉”,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率先垂范,为变局中的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启亮就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布置相关工作,包括:做好各级别各层次专项课题的申报准备;做好校内专项培育课题的立项资助;鼓励支持在主流媒体和重要网站等阵地产出相关理论成果;做好高端智库群建设,全面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等,多措并举引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过程中,做到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大众化传播的有机结合。
会上,党委宣传部部长麦尚文认为本次专题学习会的召开十分及时,宣传部将对学校社科界学习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各项活动各类成果做好宣传支持工作。学报编辑部主编孙升云通报了学报有关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设置情况,并向与会文科单位征集约稿。
夏泉最后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首要政治任务,各文科单位及学者应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长期持续组织深入研读文本,做到原原本本的学,逐字逐句的学,并将理论学习与学校、学科和研究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做好课题申报、成果产出和智库报告撰写工作,真正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社会科学研究处要做好组织、发动、协调和服务工作,争取早出多出高质量研究阐释成果。各单位要做好学校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的传达落实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校的具体工作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