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月珍教授在《文学评论》发表《高翔 藻耀 入感——〈文心雕龙〉和中古时期的动物审美》

发布日期:2024/10/28

作者:闫月珍教授

成果名称:高翔 藻耀 入感——〈文心雕龙〉和中古时期的动物审美

成果类型:论文

发表刊物:《文学评论》2024年第3

发表时间: 2024515

 

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将动物引入阐述,借由动物之动态行为、静态特征以及人对动物的经验这三种方式,对文学作出具象化、蕴含生命力的解释。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常用动物之高翔来形容文章的飞动之态,以动物的生命之气来类比文章内部的生动气韵;用动物纹理来讨论文学的起源、文章的辞采与风格、文质关系;用动物所呈现的季节之变来讨论文学创作的四时经验,动物的运动与鸣叫行为成为文学经验,由此形成物候入感的方式。动物经验是文学描述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性在于它以自然之地文的方式,为人们思考人文提供参照。《文心雕龙》的动物运用并非仅是修辞的方式,而是一种动物命名主义。动物成为文学经验不可或缺的经验,这打通了自然之动物与人文之文章之间的联系。将动物视角引入文学批评之中,不仅将动物作为自然生命体的勃勃生气注入其中,体现出文章内部的情感律动,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人们关注自然界之动物与文学之联系。同时,动物随节气之变化,启发人们理解艺术的生命节奏。《文心雕龙》呈现了中古时期的动物审美观念,动物的生物学属性与审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刘勰对文学命题的命名过程中,我们可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作为参照。在这个意义上,动物提供了不可替换的生态学视角。为建设中国生态文学理论批评提供理论资源。《文心雕龙》中的动物话语,反映了中国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智慧,这是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它为发掘和建设中国自主生态文学理论提供资源。在传统文化和生态意识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发掘中国文论传统中的动物资源,揭示其文学意义和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提升文化自信。

 

个人简介:

闫月珍,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批评、比较诗学和海外汉学。代表性著作有《百年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建构》(2022)、《叶维廉与中国诗学》(2010);编著有《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第八种“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国学教材”》(2017)、《庞德诗章研究》(2017);代表性论文有《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等。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二等奖(2017)。


版权所有 ©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行政办公楼6楼
邮编:510632 Email:okywk@jnu.edu.cn 电话:020-85228973 传真:020-8522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