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教授团队在《新闻大学》发表《视频化生存时代的失神症及其时间弥合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2025/04/09

作者:刘倩欣、刘涛

成果名称:视频化生存时代的失神症及其时间弥合机制研究

成果类型:论文

发表刊物:《新闻大学》2024年第4

发表时间: 2024415

 

内容简介:

对于媒体技术所形塑的时间体验,“失神症”概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其引导法国思想家保罗维利里奥通过聚焦于在影像中缺席的时间客体,并讨论其何以消失,从而揭示了媒介技术对人类时间知觉的介入。简言之,在维利里奥看来,失神症喻示了一种点状的时间形态,在该视角下,绵延时间体验的形成有赖于技术假体对时间缝隙的弥合。该概念的提出语境是电影时代,后来兴起的视觉形式及其所形塑的时间体验已经超出该概念最初的解释范畴。在视频化生存时代,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视觉形式催生出新的时间体验,构建起以用户、算法和文本及其之间关系为核心的新弥合机制,将用户推向新失神症的范畴。新失神症主要在发生场景、症候表现和运作机制三方面形成了新的内涵:在发生场景上,新失神症已深度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症候表现上,新失神症是由支离破碎的时空碎片拼接而成的;在运作机制上,新失神症具有不断生成与变化的特征。通过形塑新的失神症,短视频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时间观念与实践。一方面,随着影像世界愈发贴近现实世界,“醒与梦”之间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现实与虚拟的时空呈现交织、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运作机制更为复杂多变的失神症似乎增强了人们驾驭时间的能力,人与时间的关系看似重新恢复和谐。然而,从根本上看,人的主体性可能已因速度的暴力而破碎:在高速之下,任何行动都是困难的,人们变得无力甚至无意撕开处处可见的时间裂缝,探究自己丢失了什么,反而乐于享受高速之下遵循惯性而为,无需费力思考的状态。


版权所有 ©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行政办公楼6楼
邮编:510632 Email:okywk@jnu.edu.cn 电话:020-85228973 传真:020-8522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