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心助理教授在The Economic Journal发表题为“免费义务教育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5/04/18近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王爽心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The Economic Journal(简称EJ)上发表标题为"The Short- and Long-Run Impacts of Free Education on Schooling: Direct Effects and Intra-Household Spillovers"的研究论文。论文聚焦于“两免一补”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深入探讨了政策的直接效果及其在家庭内部的溢出效应,尤其是兄弟姐妹间教育资源分配的溢出效应。
这项研究评估了“两免一补”政策在中国农村地区对教育结果的直接影响和家庭内部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该政策虽然鼓励了更多符合条件的儿童就读中学,但却导致非符合条件且有符合条件兄弟姐妹的女孩高中入学率下降,因为她们更倾向于选择外出工作。从长期来看,接受免费教育的男性比未受惠于该政策的男性受教育年限更长。然而,这一效应在女性中并未显现。这种差异表明,尽管政策本身是性别中立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溢出效应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受到的影响不均。
这项研究为探讨教育成本下降如何影响学校出勤率的文献提供了重要贡献。以往的研究分析了多种降低教育成本的措施,如免除学费、提供教育券、津贴或奖学金,以及有条件的现金或实物转移计划。在有关学费减免的文献中,研究普遍强调这些计划对学校出勤率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困难、学业落后的儿童或女孩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与这些研究相比,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区分了政策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突出家庭内部资源分配在非符合条件兄弟姐妹受影响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尽管新兴文献开始关注教育干预在邻里或社区中的跨家庭溢出效应,揭示社会互动如何影响就学决策,但对家庭内部溢出效应的探讨仍较为稀缺。现有研究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并主要聚焦短期效应。相比之下,本研究以国家层面的、大规模准自然实验为基础,不仅分析了短期效应,还进一步探讨了政策对教育结果的长期影响,为教育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这项研究强调了在评估政策影响时,将家庭内部溢出效应纳入考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受家庭预算约束和重男轻女观念影响的背景下,性别中立的政策可能通过资源分配溢出效应导致性别不对称的结果,从而加剧教育中的性别差距。不仅在中国,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费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广泛存在。在过去几十年中,多数发展中国家已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经验,尤其是政策对女孩所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设计和实施类似政策时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王爽心,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