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输入关键词...
学校主页
首页
概况简介
文科概况
职能简介
部门领导
科室设置
工作通知
科研项目
国家级
省部级
厅局级
校级
横向项目
其他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其他
科研机构
文科院系
科研平台
科研项目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厅局级项目
其他项目
科研成果
历届获奖成果
学术精品概览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动态
重要智库品牌
办事指南
科研项目管理
人文社科类主要纵向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
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管...
广州市社科基金项目管...
科研经费管理
财务处科研经费管理制...
科研经费入账流程
暨南大学银行账户
学校横向项目投标流程
项目合同签订流程
科研成果管理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
人文社科期刊目录
应用类成果认定
综合事务管理
社科处网站投稿流程
科研机构申报审批
智库信息报送管理
下载中心
期刊论文目录
各类规章制度
国务院及中央部委文件
广东省市文件
暨南大学科研管理文件
科研项目表格
科研平台表格
智库管理表格
其他下载文件
科研成果
历届获奖成果
学术精品概览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成果
学术精品概览
学术精品概览
晏青教授团队在《新闻大学》发表《“与谁关联”:社交媒体中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研究”》
作者:晏青教授、万旭婷博士成果名称:“与谁关联”:社交媒体中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研究成果类型:论文发表刊物:《新闻大学》2024年第7期发表时间:2024年7月内容简介:研究发现,平台的连接理念和功能架构为用户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关联可供性,使用户的关系网得以在平台上呈现。用户基于人际关系的信息选择,培养出了选择性、对抗结构性、作为显在存在的关系建构的意识。例如,在信息选择中,用户更倾向于关注熟人、进行向上比较、选择喜欢或讨厌的人的信息,这体现了选择性关系意识;而在面对关系可见化带来的结构性压力时,用户的信息选择偏好受到抑制,形成了对抗结构性的关系意识;通过关系管理进行信息选择,则使关系意识成为显性存在。研究还指出,“亲密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信息选择中愈发重要,用户与他们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再次凸显了人际影响在信息选择中的关键作用。研究方法上,选取本土的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对象,因其具有超高粘性和基于“熟人关系”网络的特点,能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通过对覆盖中青年、老年群体,主要为18 - 35岁青年群体的27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用户在信息选择中的人际关系考量。作者简介:晏青教授在
2024-11-13
《光明日报》刊发林如鹏书记署名文章: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2024年11月1日,《光明日报》第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题为《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文章。文章首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相对厚实的人才资源、庞大的市场需求及高度互联的基础设施,具备了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突出优势。其次,在主攻方向上,文章进一步指出大湾区应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并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最后,为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文章建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和人才体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以及加快产业政策转型。本篇文章通过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方面的突出优势、主攻方向以及所需的体制机制保障,不仅积极响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最新指示精神,还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图1 文章在线发表截图网络链接:https://news.jnu.edu.cn/wap/content/2
2024-11-13
闫月珍教授在《文学评论》发表《高翔 藻耀 入感——〈文心雕龙〉和中古时期的动物审美》
作者:闫月珍教授成果名称:高翔 藻耀 入感——〈文心雕龙〉和中古时期的动物审美成果类型:论文发表刊物:《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发表时间:2024年5月15日内容简介:《文心雕龙》将动物引入阐述,借由动物之动态行为、静态特征以及人对动物的经验这三种方式,对文学作出具象化、蕴含生命力的解释。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常用动物之高翔来形容文章的飞动之态,以动物的生命之气来类比文章内部的生动气韵;用动物纹理来讨论文学的起源、文章的辞采与风格、文质关系;用动物所呈现的季节之变来讨论文学创作的四时经验,动物的运动与鸣叫行为成为文学经验,由此形成物候入感的方式。动物经验是文学描述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性在于它以自然之地文的方式,为人们思考人文提供参照。《文心雕龙》的动物运用并非仅是修辞的方式,而是一种动物命名主义。动物成为文学经验不可或缺的经验,这打通了自然之动物与人文之文章之间的联系。将动物视角引入文学批评之中,不仅将动物作为自然生命体的勃勃生气注入其中,体现出文章内部的情感律动,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人们关注自然界之动物与文学之联系。同时,动物随节气之变化,启发人们理解艺术的生命节奏。《文心雕龙》呈
2024-11-13
冯帅章教授团队在劳动经济学顶级期刊发表“小学同伴对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成果
近日,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冯帅章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Childhood Peers on Personality Trai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于同伴效应对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同伴的影响。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期刊由芝加哥大学主办,致力于发布劳动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该领域内享有盛誉的国际顶级期刊,SSCI一区期刊,近五年影响因子5.1。图1论文在线发表截图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绵竹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发展追踪项目的数据,揭示了同伴效应对儿童非认知能力发展的深刻影响。研究发现,班级内有较多留守儿童的情况下,儿童在尽责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方面受到显著负面影响。然而,相较于非认知能力,留守儿童同伴对儿童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朋友间人格特质的趋同可能是同伴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使用了详尽的数据来源,包括学生个人背景、班级组成、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生
2024-11-13
郑石明教授团队在公共管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郑石明与其合作者在公共管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Public Management Review在线发表学术论文:Crisis Lifecycle, Policy Response, and Policy Effectiveness。该刊为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在2021年谷歌学术公共政策与管理类期刊排名第1,2020年SSCI公共管理类期刊排名第3。在公共管理实践和研究中,时间维度一度被忽视。该文尝试建立一个分析框架指导危机生命周期模型的量化与操作化,探讨政府政策响应的时机、顺序和节奏如何影响政策效能。研究团队通过对2020年1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全球152个国家/地区的新冠肺炎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疫情早期遏制传染源的直接政策(非经济类间接政策)是控制大流行的关键。文章还识别了不同的时间策略,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提升战略决策能力。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80/14719037.2021.1972683
2024-11-13
蒋述卓教授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近日,我校蒋述卓教授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生成》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发表。该文揭示了文学中的新中国精神的演变历程以及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生成的互动关系。文章第一部分揭示了新中国精神在新中国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反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与时俱进精神”“多元共融精神”“人民创造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等。第二部分从文学制度、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3个环节,揭示了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互动生成逻辑,对文学经典生成的复杂性及其一般规律作出了具有创见的阐发。第三部分立足于政治性、人民性、文学批评和文学创造四个层面,对未来新中国文学经典的良性生成机制提供了富有建构意义的学理思考。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理论与实践”专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该文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置入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审视,以敏锐的现实眼光、详细的作品分析、清晰的问题意识和严谨的逻辑论证,梳理和阐述了新中国70年来文学与政治的互动经验及其对未来文学经典生成的启示
2024-11-13
张云副教授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国际关系类高水平论文实现新突破
近日,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张云副教授撰写的《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理论建构与比较分析》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发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全球化由“全面扩容”转向“局部收缩”,合作基础转向区域,区域治理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但学术界尚未提出可资参考的、有价值的理论。张云的论文在梳理现有国际关系区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把区域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元单位,通过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提出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理论。在研究中,张云对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治理进行重新定义,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在众多的区域变量中,提取了区域连结(regional connectivity)、区域大国(regional power)和区域建制(regional institutionalization)三个基本变量,在此基础上 ,阐释了区域协调、区域管理和区域监测等三种基本的区域治理机制,最终在理论框架上把区域治理设定为三个基本变量通过特定机制在区域体系中的运转。在案例分析部分,张云选取欧洲、北美和东亚三个地区,运用历史比较和政治比较的
2024-11-13
文学院刘增合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近日,文学院刘增合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发表了《晚清保疆的军费运筹》一文。该文以两岸档案机构收藏的晚清公私档案为基础,研究了晚清后期为应对保疆与纾困的两大困境,清政府在边疆、海疆强固行动中,及时调配军费供求的重大行动。光绪朝中叶,中国四面边疆遭遇列强侵扰的外患,朝臣疆吏对四面边疆,尤其是西北边疆的取舍上认识不一。清廷克服扰乱视线的各种言论,最终毅然确定了四面固防的治国大计。收复伊犁的对俄交涉引发沙俄对西北和东北边疆侵略威胁,促使清廷通过设立东北边防经费,从财政上增加对东北固疆行动的支持;在外部军事压力之下的西北,不但下决心创设新疆行省,户部尚书阎敬铭等重臣还出色地筹划了国库纾困与支持新疆固边的双重行动,在军费供应制度上作出重大调整;法国侵台侵越危机促成清廷及时新设台湾行省,台澎地区的海疆防务需款至多,邻省福建极力维系闽台一体,财政上雪中送炭。户部库储此时虽困难重重,但依然是东南海疆固防的财政后盾。在保疆靖边的一系列重大行动中,靖边陲与纾国困虽有矛盾和纠结,但却关联紧密,成为检验清廷治国靖边能力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学界近来偏重于清代财政和边疆史分门别类的研究,实际上两大学科
2024-11-13
【迈向高水平】知识产权研究院刘杨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我校知识产权研究院刘杨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发表《基本法律概念的构建与诠释——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为重心》一文,全文约3万字。基本法律概念是法学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课题。刘杨教授的论文通过逻辑推导和理论诠释,将基本法律概念的研究与法律观理论结合起来,既证成了基本法律概念的“基本性”,也完整地诠释了二阶规则的现代法律观。论文以权利和权力为基本法律概念的中枢,阐发了二者在结构上的嵌套关系、属性上的矛盾关系、功能上的目的手段关系、数量上的等值关系、逻辑上的互为优先关系。逻辑方法的运用,区分权利与权力的客体标准的提出,霍菲尔德理论和哈特理论的合理借鉴和改造,不仅使这篇论文取得了丰厚的理论创新,也为权利本质理论、权利类型理论等基础性难题的解决带来启发,为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刘杨教授是我校近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法理学、法哲学研究,在法学基础理论领域积累深厚、成果显著。创刊于1980年的《中国社会科学》被视为中国最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此次刘杨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是知识产权研究院成立以来科研团队首次取得的标志性学术成果。
2024-11-13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3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3
跳转到